眶上神经痛治疗42例

2008-04-30 00:00:00 来源:

  眶上神经痛为经常间断性一侧或双侧球周、眶周不明原因灼痛或隐痛,眶上切迹处有明显压痛,但眼球及其附属器无器质性病变,为眼科常见病。笔者自1998年4月~2004年4月,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,运用散偏汤结合针刺疗法治疗眶上神经痛46例,取得理想效果,现报告总结如下。
  1 临床资料
  1.1 一般资料
  本组45例(50只眼)患者中,男12例(12只眼),女33例(38只眼);发病年龄较小16岁,很大62岁,平均39岁;病程较短14 d,较长6月。
  1.2 诊断依据
  患者具有眼眶痛、眼痛、头痛,甚至恶心、呕吐症状,检查眶上切迹有明显压痛,局部无红肿,排除青光眼、虹膜睫状体炎、球后视神经炎、眼外伤、眼眶肿瘤及颅占位病变。
  2 治疗方法
  2.1 中药治疗
  散偏汤:川芎30 g,白芷10 g,白芍10 g,白芥子6 g,郁李仁10 g,香附6 g,柴胡6 g,甘草6 g。加减:风热上扰加薄荷、蔓荆子;风痰上犯加半夏、天南星、僵蚕;肝血不足去白芥子、郁李仁,加熟地黄、当归、黄芪;肝火上炎加夏枯草、郁金、
  蔓荆子。每日1剂,水煎分2次服,10 d为1个疗程。
  1 临床资料
  1.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单纯性眶上神经痛均是我院门诊患者,主要症状为头痛、眼眶眉正中压痛,已排除眼部病变及头部病变。单侧眶上神经痛35例,双侧眶上神经痛7例,其中男15例,女27例,年龄17~46岁,平均30岁;病程2~12d,平均6d。
  1.2 治疗方法 挑拨法:患者仰卧位,在病痛一侧眶上缘内1/3与外2/3交界处可找到敏感压痛点,眶上神经切迹处局部常规消毒后,取敏感压痛点进针,刺至骨膜硬壁时在局部3mm处多方向刺激,同时在局部挑拨20次。针刺方法:辨证分为实证和虚实夹杂证2类,配合针刺曲池、攒竹、合谷、丰窿、丝竹空、阳白等穴。实证患者情绪急燥,发病急而疼痛剧烈,脉弦紧,舌苔黄腻,证属痰浊阻络,气血不通。治疗运用中强刺激泻法,留针30min,留针期间每隔5min提插伴捻转运针1次,治疗时询问患者针刺时的感觉以耐受为度。虚实夹杂证的患者前额疼痛病史长,气短乏力,疼痛多为睡眠不好或劳累时发作,疼痛缓解后出汗、畏光、头晕并极度疲劳。症属痰湿阻络,气血亏损。治疗时用轻手法刺激病痛对侧或双侧穴位,从进针后患者出现针下酸胀感开始提插、捻转、震颤1min,留针30min,留针期间可再提插伴捻转运针1次,在行针刺过程中,要根据患者体质提针捻转或震颤,手法刺激亦轻。取针时要轻压穴位片刻。在针刺治疗时,要求患者仰卧位,宽衣解带,以利用经脉气血运行并嘱患者情绪放松,仔细体察针感,每日针刺1次,每周5次,10次为1个疗程。药物治疗:对症状严重者,可以在此疗法开始时,口服烟酸片0.1g,消炎痛片25mg,每日3次,治疗5~10d。
  1.3 治疗结果 痊愈:患者无眶痛、头痛及其他眼部不适,眼眉正中无压痛;好转:眼眶有时疼痛,但不需服止痛药,可正常工作,眉正中有眶压痛;无效:头痛及眼眶均无好转,正中眶压痛明显。疗程治好32例,占76.19%,第2疗程治好8例,占19.04%,第3疗程以上治好2例,占4.76%,随访6个月~1a有2例复发。
  2 讨论
  我国医学文献中很早就有“头痛”及“偏头痛、前额痛”的记载。《张氏医通》认为:“此乃足阳明胃经络受风寒,传入经络,血凝滞而不行,故有此症。”根据中医学理论基理,本病病因和病理应为三阳脉受邪,由于外感风寒湿,内挟痰浊,气滞血瘀,阻脉络,上犯清阳所致;也可以由于情志因素导致气郁化火,火热风动,风火挟痰上扰,内外合邪,风寒燥火痰湿瘀血于三阳经筋,使痰阻血瘀,气血凝滞,以上病因上犯巅顶前额,阻脉络,郁于空窍,不通则痛。现代经络研究也进一步证实,对三叉神经各支疼痛的患者进行十二经络的测定,发现此类患者阳明经的变化较多见。同时根据先人对头痛“高者抑之,客者散之”的治则,用眶上神经区域针刺挑拨法,配合阳明经之曲池、合谷、丰隆等穴,清热、祛风、化痰通络,使经脉气血丰满充盈达到体内瘀血祛风痰消,气机畅达,经脉通则不痛的效果。

3333
3334
更多>
更多>
樱井英幸

樱井英幸

河北一洲肿瘤医院

擅长:质子治疗,放射治疗,质子束疗法治疗肝癌,X射线治疗,近距离放射治疗

立即咨询
微信 微信
微信
微信
公众号 公众号
公众号
公众号二维码
顶部 顶部
顶部